生育支持新政来了!明确“建立生育补贴等制度” 专家:幸福感提升后生育意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的若干措施》(简称《若干措施》),从强化生育服务支持,加强育幼服务体系建设,强化教育、住房、就业等支持措施,营造生育友好社会氛围等4方面提出13条具体举措,营造全社会尊重生育、支持生育的良好氛围。

其中,《若干措施》提到,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支持中小学校积极开展课后服务和社会实践项目,鼓励各地出台多孩子女同校就读具体实施办法。加强住房支持政策,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加大对多子女家庭购房的支持力度。强化职工权益保障,鼓励用人单位结合实际采取弹性上下班、居家办公等方式,营造家庭友好型工作环境。

10月29日,多位专家在接受红星新闻采访时表示,《若干措施》既有对地方探索经验的总结,也有创新的提法,能够整合生育支持措施,构建生育支持体系。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健康学院副院长、教授杨凡认为,这些措施更重要的是提升大家的幸福感。大家过得更幸福以后自然而然就会有生育意愿,这是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

▲资料图片 图据IC photo

专家:

整合生育支持措施

构建生育支持体系

对于《若干措施》中提到的13条具体举措,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健康学院副院长、教授杨凡认为,这次发布政策,关注现在社会比较关心的,特别是家庭育儿遇到的一些急难愁盼问题,并一一针对性回应。

杨凡表示,这次很多政策非首次提出,而是在部分地方探索基础上总结的普遍经验。比如说生育补贴、生育保险制度的完善,很多地方都有探索。这次措施是对前期地方经验的一种回应,把原来行之有效的政策,从地方探索上升为国家层面政策。此外,这次政策涉及很多细节方面,比如鼓励各地出台多孩子女同校就读具体实施办法、各种普惠托育支持政策等。

《若干措施》提到,指导有条件的地方将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新就业形态人员纳入生育保险。完善生育休假制度,保障法律法规规定的产假、生育奖励假、陪产假、育儿假等生育假期落实到位。建立生育补贴制度,指导地方做好政策衔接,积极稳妥抓好落实。指导各地将适宜的分娩镇痛以及辅助生殖技术项目纳入医保报销范围。

关于《若干措施》提到的“建立生育补贴等制度”,人口学者何亚福认为,在各种生育支持政策中,最重要是真金白银的生育支持。到目前为止,多个地方政府出台生育补贴政策,但补贴金额普遍太少。此外,大多数地方出台的育儿补贴,只补贴二孩和三孩,建议所有孩次(包括一孩)都应纳入生育补贴范围。

资料图片 图据图虫创意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人口与发展研究所教授、中国人口学会副会长原新认为,《若干措施》的积极影响之一就是整合生育支持措施,构建生育支持体系。

原新提到,此前中央与地方政府从政策保障、经济激励、时间支持、技术支撑、优质服务、人文关怀等方面提出一系列生育支持措施。但是,存在措施碎片化、政策执行力度差异化等现象。此次《若干措施》要求加强统筹谋划,强化部门协同,深化改革创新,强调从生育保险、生育休假、生育津贴、生殖健康等方面完善生育服务支持和激励机制。

原新表示,《若干措施》把握发展观念转变,协调“人口—家庭”发展需求。强调利用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视角构建人口发展支持和服务体系,从提高儿童医疗服务水平、增加普惠托育服务和支持、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加强住房支持、强化职工权益保障等方面,强化育幼服务体系建设和教育、住房、就业等支持措施,有效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

将人口国情国策教育相关内容

融入中小学、本专科教育

杨凡提到,除了地方经验的总结,这次还提出一些创新性政策。在普惠托育方面,针对原先供给不足和部分托位使用率不高这项普惠托育的供需结构性矛盾,明确了“科学规划托育服务体系,大力发展托幼一体服务,优化托育服务精准供给”这一新提法。

《若干措施》还提到,加强人口国情国策教育,将相关内容融入中小学、本专科教育。组织创作一批高质量影视剧、舞台剧和网络文艺作品,加大专题节目、公益广告等制作投放。

杨凡认为,“加强人口国情国策教育,将相关内容融入中小学、本专科教育”和一些新的宣传形式,都是之前没有提过的,非常具有创新性,也注重落实和可行性。何亚福则表示,现在有关人口问题的社会宣传倡导应该是“多生孩子利国利民”。

原新认为,针对某些现有观念对生育行为的消极引导,《若干措施》倡导积极构建新型婚育文化,大力倡导积极的婚恋观、生育观、家庭观。加强人口国情国策教育,将相关内容融入中小学、本专科教育,营造生育友好社会氛围。有助于倡导积极生育观念,构建生育友好社会。

提升幸福感之后

生育意愿的提高水到渠成

原新7月在人民论坛发表的文章《科学构建生育支持政策体系》中提到,要跳出就促进生育而建立生育支持政策体系的单一思维,从民生改善的高度制定生育支持措施。这既有助于提升家庭生育意愿,也能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当时,原新提出的“以整体性思维健全、以社会公共政策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包括全社会共同参与,引导公众树立正确的婚姻观、家庭观和生育观;加强对家庭的生育支持和帮助,加强公共设施和服务建设;建立完善国家层面的生育支持政策等建议,在这次《若干措施》中都有所体现。

此前, 杨凡也做过一个对于不婚不育、晚婚晚育群体的调查。调查结果发现,我国普婚普育的文化传统并未发生根本改变。有些人虽然表现出不婚不育或者晚婚晚育的观念,但实际上他们中的七八成仍然希望结婚和生育。

杨凡表示,我们国家的育龄群体主体上普婚普育的文化传统没有改变,只是现实中遇到很多的困难,所以不得不推迟结婚、推迟生育,现在我们的政策其实是在解决他们的这些困难。

杨凡认为,不能把眼光集中在说生不生孩子上,更重要的是提升大家的幸福感。比如现在家庭生育养育孩子成本高、孩子没人带,女性面临家庭工作矛盾等。“国家提供生育补贴降低家庭育儿负担,提供普惠托育服务解决孩子没人带的问题,能使家庭获得安全感和幸福感的提升。不管他的生育意愿改不改变,能让人们活得更幸福一点,是更重要的一种意义。”

杨凡认为,以人为主体、为中心,大家过得更幸福以后,自然而然就会有生育意愿,这是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

红星新闻记者 付垚 刘亚洲 北京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