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亿老去的中国人,如何有尊严地活到100岁?

  “先行者”已踏上漫漫求索路,他们努力为中国近3亿老年人撑起“守护伞”,更尝试为普罗大众开出一剂治疗养老焦虑的有效“药方”

  文 | 张颖

  编辑 | 王静

  如果你现在20岁,那么你有50%的概率活到100岁以上;如果你现在40岁,你有50%的概率活到95岁;如果你现在60岁,你有50%的概率活到90岁或者90岁以上……

  上述并非科幻小说中的情节,而是英国经济学家琳达·格拉顿等人在其“百岁人生”相关著作中推算而出的结论。她们的依据是,在过去200年中,人类的预期寿命一直稳步上升,每10年增加2岁以上。

  再来看一组数据,截至2023年末,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达2.9亿人,占全国人口的21.1%,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2.1亿人,占全国人口的15.4%。

  显然,更大规模、寿命更长的老龄人口,必将带来更多的养老、医疗需求,也给社会和个人的医疗、养老资金等带来压力和挑战。当第一批90后开始考察养老院,大家更为关注,自己能否有尊严、体面地老去,如何让自己老有所养、老有所依?

  这是一个需要多方协同求解的永恒命题。眼下,包括监管部门、养老企业、金融机构等在内的“先行者”已踏上漫漫求索路,他们努力为中国近3亿老年人撑起“守护伞”,更尝试为普罗大众开出一剂治疗养老焦虑的有效“药方”。

  三支柱撑起“守护伞”:

  一份额外的备老收入

  刚过去的11月,扬州市仙城中学(下称“仙城中学”)的部分退休教师除了如常收到退休工资,还多了一份千余元的“备老”收入。2024年的凛冬,添了几分暖意。

  这份额外的收入主要源于仙城中学今年为近200名职工建立的企业年金计划。通过该计划,仙城中学和教职工定期按一定比例缴纳保险费(其中职工自主决定是否参与及缴纳比例),待退休或符合其他国家规定的条件时,教职工便可领取这笔费用。

  “学校其实很早已考虑建立企业年金计划,希望大家未来在进入养老阶段时多一重保障,更安心。”提及为何要建立企业年金,仙城中学校长孟华直言,大家对学校有了归属感,工作积极性大幅提升,才能共同推动学校更好地发展。

  仙城中学于2002年建校,是扬州市江都区一所民办中学,后于2016年被评为江苏省四星级普通中学。经过多年发展,其已跃升至江都区中学排名榜前列。

  孟华深知,要想延续高质量发展势头,必须吸引并留住更多优秀的人才到仙城中学任教。尤其眼下,公立中学与民办中学教师的工资差距日渐缩小,若不尽快建立企业年金计划,在尚未吸引优秀人才前,学校就可能面临人才流失的问题。

  与仙城中学有着20余年紧密合作的建行扬州江都支行,在知晓孟华上述考量后,第一时间将情况反馈至建行江苏省分行,并协同建信养老金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建信养老金公司”),共同为仙城中学量身定制了一份详细的企业年金集合计划方案。

  按照该方案,建行为仙城中学提供年金受托和账管服务,后者企业年金规模预计将超1000万元。据此推算,仙城中学教职工退休后可拿到的收入相较未建立年金计划前,上涨超千元。

  面对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如何给自己未来的老年生活多添一重保障,是大众切身相关且颇为关注的现实课题。正因如此,越来越多的企业尝试像仙城中学一般,通过建立企业年金计划增厚职工养老保障,进而吸引更多优秀人才。

  可囿于多重因素,长期以来,企业年金的建立者多为国企、央企等,覆盖面相对有限。对此,相关监管部门、企业、金融机构等多方持续探索,力推企业年金拓面增效。

  以园区为切入点,是近年来部分金融机构的共同选择。“园区是银行信贷投放的重点区域,在提供信贷服务方案时,通过嵌入养老金融如年金计划等服务,可实现业务联动。”建行江苏省分行副行长何川表示,依托建行“全牌照”展业资质提供融智服务,该行以区域内龙头企业、农商行等客群为重点,推动年金服务拓面。

  数据洞见成效。据何川透露,建行江苏省分行企业年金服务的客户数,位列建行系统内第一。

  但不可否认,作为中国养老第二支柱重要构成者的企业年金,依然有不短的路要走。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副会长金维刚曾如是评价中国养老三大支柱发展现状:“第一支柱‘一枝独大’,第二支柱是‘一块短板’,第三支柱则是‘一棵幼苗’。”

  中国的养老第一支柱主要由国家发起,即基本养老保险体系,包括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养老第二支柱由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构成,为单位和个人共同负担,主要发挥补充养老保险的功能。

  2022年11月,个人养老金制度正式实施,由个人养老金和其他个人商业养老金融构成的养老第三支柱亦随之落定。

  在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的构建中,作为重要参与者之一的商业银行,一直奋力探索如何将政策的普惠红利链接至更多的普罗大众。以建行为例,自2022年成立养老金融领导小组,该行明确提出了“1314”养老金融服务体系,对养老金融工作进行全局、系统性地规划和推进。

  “1314”养老金融服务体系以打造养老金融专业银行为“一个目标”,发挥好客户、资产、科技“三大优势”,突出专业稳健“一站式”特色,促进养老金金融、养老产业金融、养老服务金融、养老金融生态“四位一体”协同发展,以期让建行的养老金融服务伴随用户一生一世。

  建行总行集团资产管理部相关负责人进一步指出,在养老金融领导小组的统筹推进下,建行第一支柱社保卡攻坚工程已取得初步成效,发卡量及日均余额均处于市场优势地位。第二支柱年金业务稳健发展,拓面与创新并进;其中,建信养老金二支柱资产管理规模已突破6000亿元。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业务持续推进,开户数量及入金额均实现了较快增长。

  在养老三支柱之外,建行上海市分行副行长王晓薇则建议,要让未来养老生活生活更有保障,应提前做好养老规划,不能等到退休后才有所考虑。通常而言,可根据自己人生所处阶段和实际需求,提前做一定的财富积累和产品配置规划,以便在未来实现更有品质的养老生活。

  寻找养老“避风港”:

  97岁老人的长寿秘诀

  从扬州仙城中学驾车向东南方行进百余公里,到达南通市阳光老年公寓。在这儿,商业银行的养老金融服务不仅让阳光养老产业集团有限公司(下称“阳光养老集团”)的员工享有可靠的年金保障,更托起了不少当地老人的“夕阳”生活。

  有着“世界长寿之都”称号的南通,是我国最早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城市之一,也是全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城市之一。如何更有效地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的养老服务需求,是南通在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过程中的必答题。

  阳光养老集团便是在地方支持下,探索如何更好服务通城老人的“先行者”之一。在阳光养老集团本部阳光老年公寓(护理院)里,700名通城老人可享有包括医疗、养老、康复、护理等在内的一体化专业服务。

  “已经住了14年,每天都有专业人员照护,子女们和我都很安心。”作为最早一批入住阳光公寓的老人,97岁的蔡奶奶至今依然保持着每天打一小时篮球的习惯。她笑着告诉来访者,长寿的秘诀是保持好心态和多运动。

  像蔡奶奶这样在阳光老年公寓里安心生活的老人并不在少数。她们或因突发疾病成为失能老人,或因进入老龄阶段后不想给子女带来照护负担,亦或未雨绸缪提前规划老年生活……最终,都在这里找到了理想的“避风港”。

  但理想的“避风港”背后也存在现实难题——很难惠及更多的通城老人。“床位有限,每年预计仅有几十个可入住的流转名额,这与前来登记排队入住的老人数量相比,存在不小差距,供不应求。”阳光养老集团常务副总经理高理坦言。

  为此,阳光养老集团努力扩充供给,却一度遭遇资金掣肘。长期以来,虽然养老产业发展空间巨大,但其中的不确定性亦被市场提及,这就导致身处养老服务产业的机构,会面临不同程度的融资难题。

  这引起了高层重视。2022年,相关监管部门决定在江苏等五个省份开展普惠养老专项再贷款试点,引导7家全国性大型银行向普惠养老机构提供优惠贷款,降低养老机构融资成本。

  作为首批国家城企联动普惠养老试点企业,阳光养老集团正处普惠养老专项再贷款发放名单之列。在主动对接相关部门了解政策落地细则后,建行江苏省分行对阳光养老集团进行了深入调研,最终向其提供了3000万元授信额度,后又成功落地江苏分行首笔普惠养老专项再贷款。

  “从提交材料到贷款落地,只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拿到手的资金利率也很划算。”高效、价低的银行资金,有效支持了阳光养老集团旗下几家护理院的更新改造。

  这仅是建行支持养老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为了激发各级机构开展养老产业信贷业务的积极性,建行坚持以策促效,发挥考核激励导向,引导业务发展。

  在信贷政策方面,自2021年以来,建行将养老产业纳入优先支持行业,给予一系列差别化支持政策,引导信贷资源向养老产业倾斜;将养老产业作为纳入对公信贷业务的重点支持领域,鼓励员工积极做好金融服务。

  自上而下的大力度政策资源倾斜,让一线客户经理更为主动地了解和响应机构需求。此中,金融服务持续升维。建行江苏省分行相关负责人透露,在上述信贷服务之外,目前阳光养老集团旗下7家公司还签约了建信养老“养颐乐·安享”年金产品。由此,江苏分行实现了养老产业金融与养老金金融的“双突破”。

  阳光养老公寓为老年人提供的古筝练习室

  (摄/张颖)

  正如硬币两面,需要看到,当前中国养老产业尚处于培育和潜力释放过程中,其间逐步浮现的堵点、难点,尚需监管、机构等多方协力疏通和解决。对此,不少行业人士呼吁以创新解困。

  “养老+科技”,便是建行上海市分行与大零号湾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大零号湾投资公司”)推动养老产业发展的一次创新尝试。大零号湾入驻有超4000家“硬科技”企业,今年6月,相关部门下发《上海市推进养老科技创新发展行动方案》,指出将以大零号湾为依托,建设上海市唯一的养老科技产业园。

  伴随首批养老科技企业的引入,大零号湾投资公司与建行上海市分行、建信养老金公司一面通过积极探索“大零号湾”片区人才年金计划合作,吸引汇聚更多优秀人才;另一面通过整合产业链资源,协助大零号湾投资公司制定智慧养老场景,加速推动养老科技园建设。

  “通过金融等多方支持养老科技企业创新,帮助它们生产、孵化出更多的科技产品,更好地服务和帮助老年客群。”上海大零号湾养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柏乐表示,希望与建行上海市分行、建信养老金公司,共同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养老+科技”创新之路。

  从“建圈”到“破圈”:

  离老年人更近一步

  在高理看来,要缓解南通阳光养老公寓供不应求的压力,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便是聚焦于某一特定群体比如失能失智老人的照护。也就是说,未来更多老年人应是居家和社区养老,到专业机构养老的则是特定的少数人。

  “建造很多养老院,把老年人养护起来,这可能是乌托邦式的想法。”有业内专家一语道破仅通过机构养老缓解养老压力的不现实。

  也正因如此,“9073”成为中国推行的养老模式:约90%的老人居家养老,7%左右依托社区养老,还有3%的老人由机构养老。

  这其中,作为主流方式的居家养老质量要进一步提升,适老化改造必不可少。但老年人究竟需要怎样的适老化改造?

  位于上海市长宁西郊的程桥某村,建立于20世纪80年代末,这里人口老龄化程度相对较高(60岁以上人口占比36.5%),且95%以上的老年人都选择居家养老。考虑到社区老年人的具体需求,程家桥街道、建行长宁支行与建信养老金公司,联合推动“舒心宅院”适老化家居样板间建设。

  从可视化的全套适老化家装辅具设施(包括电动床、水浸与燃气报警器、可升降吊柜、适老化台盆、防滑地面等),到360°无死角的智慧养老照护系统(包括一键报警、紧急呼叫、防摔倒系统和雷达监控等)……通过联合建信养老金长三角养老产业联盟合作机构,建行在社区居民家门口打造出“养老理想家”的幸福模板。

  (摄/张颖)

  “到样板间参观的居民通常最关注洗浴空间的安全改造,其次是客厅和卧室的监测设备、紧急呼叫装置等。居民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全屋改造,或者局部改造。”建信养老金公司工作人员表示,建行通过搭建这样一个平台,将老年客群的需求与养老产业机构的服务、产品进行对接,把幸福无忧的养老生活送到居民身边。

  这正是用户需求导向下的“平台化”服务思路。通过自建平台生态圈,建行向内打通共享平台,向外则输出系统化服务能力,从“建圈”到“破圈”,离普通百姓的生活更近,服务价值亦进一步提升。

  无独有偶。长期以来,建行静安延长路支行结合服务区域老龄化率较高的情况,着眼于细微,在让金融服务老年客群更有温度的同时,逐步构建起“社区嵌入式”的养老金融微生态。

  考虑到老年客群多,且网点周围大都是与老年人衣食住行等方面相关的商铺,配套设施资源丰富。延长路支行多年来一直在做两件事:其一,从老年客群需求出发,持续优化网点服务体验;其二,与网点周围的养老服务资源实现联动,构建生态圈,让老年客群得到实实在在的价值和帮助。

  长期深耕老年客群,延长路支行的“养老”标签愈发突出。今年2月,建行正式发布集团养老金融统一品牌“健养安”,此后,“健养安”首批60家养老金融特色网点集中揭牌。延长路支行便是首批养老金融特色网点之一。

  “老树发新枝,老网点也要有新变化。”建行静安支行副行长孙蓁荣表示,自养老金融特色网点揭牌以来,支行着力打造符合属地需求的养老金融特色专区,适老化改造工作再进一步,比如从老年人实际体验和视角出发,大幅调整了柜台动线、网点内标识字大小等等。

  不仅如此,走进延长路支行,还可看到专为老年人配备的取号震动呼叫器、放大镜、老花镜(三种不同度数)、轮椅等常用物件。看似细微的变化,无不体现着服务老年客群背后的用心。

建行静安延长路支行为老年人配备的适老“工具箱”建行静安延长路支行为老年人配备的适老“工具箱”

  (摄/张颖)

  与适老化改造工作同步,根据老年客群日趋多元的需求,延长路支行亦持续探索构建服务半径更广的养老金融生态圈,且初见成效。

  一次常规业务办理,延长路支行发现有老年客户希望进行财产公证,以便安排后续可能出现的财产传承等事项。于是,支行主动定向链接公证机构,联合在静安创新推出“安心健证”特色服务,老年客户只需在银行网点提出申请,便可通过绿色通道省时、省力、省钱地完成财产公证。

  此外,延长路支行还以网点内的“乐龄银发港湾”养老服务专区为载体,免费向养老服务企业提供产品服务展示和咨询服务平台,助推社区服务触角进一步延伸。

“乐龄银发港湾”内展示的养老服务产品“乐龄银发港湾”内展示的养老服务产品

  (摄/张颖)

  “服务老年客群是一项润物无声的长期工程,可能难以迅速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当你从老年客群需求出发,将更多的G端、B端、C端等连接在一起,形成良性的养老金融生态圈,会发现在不知不觉中,彼此间的距离越来越近。”建行一名服务养老客群的90后员工直言,以义取利,方能实现养老金融工作的可持续。

  从最初延长路上的小范围养老服务生态圈,逐步扩容至静安区更大范围的生态圈,建行静安延长路支行让市场看到养老金融工作应既出于行,也出于心;更给商业银行探路养老金融生态发展提供了生动的实践样本。

  [后记]

  养老既是人生大事、家中要事,亦是社会大事、国之大者。监管部门多次强调要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质;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更是指出,金融机构要做好养老金融等五篇大文章。

在明确的方向和目标要求下,从成立养老金融领导小组,到构建“1314”养老金融服务体系、细化养老金融行动方案,再到推出“健养安”统一养老金融品牌,并通过“健养安”养老金融特色网点延伸养老服务触角……

  建行深知,写好养老金融大文章从来不是一句口号,也不是一个部门、一家机构的“单打独斗”,而应着是着眼生态圈、细化服务颗粒度,贯通养老金、养老产业、养老服务、养老生态一体化发展,链接多方、协力共进的创新探索。

  “我们只是怀抱着这样一颗初心,当大家在担忧‘老无所养’‘老无所依’时,可以回头看看,监管、养老企业、金融机构等行业‘探索者’,一直在努力为大家找寻养老更优解,奋力撑起更多人的养老‘守护伞’。”这正是30余万建行人探索养老金融服务的起始点。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从最初蹒跚起步到数次攻坚克难,沿着“先行者”的探索轨迹,中国特色养老金融发展路线图轮廓初现,3亿中国老人的品质养老亦打开了新的想象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