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短视频平台互撕后,视听作品版权问题能解决吗

#腾讯副总裁称优酷是盗版起家#、#爱奇艺CEO批评饭圈文化#、#优酷总裁希望B站把原创当主要目标#、#腾讯副总裁批低质洗脑短视频像猪食#、#字节回应腾讯视频副总裁称短视频低智商#……这个6月,类似的话题屡屡引发热议。

  这背后,是围绕短视频版权而起的、已持续近两个月的争论。

  而争议的原因就在这些短视频作品的标题里:“5分钟看完xx电影”“xx带你看电视剧”“x分钟快速看大片”……

点击进入下一页
短视频平台截图

  “版权大战”

  今年4月以来,业内多方就短视频版权问题发声。包括中国电视艺术交流协会、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等在内的国内超70家影视传媒单位,与500余位影视从业者联合发布倡议,抵制网络短视频侵权现象。

  有媒体将其形容为“因短视频而起的‘版权大战’”。

  但面对因影视作品剪辑、切条、搬运、传播、二次创作产生的新问题,版权方、平台方、创作者、短视频作者等各方应如何应对,各方仍有不同看法。

  也因此,在近日举行的2021中国网络版权保护与发展大会和第九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上,短视频成了众多与会者讨论的一个话题。

  期间,不少与会者认为,应加大短视频版权保护力度、严厉打击短视频侵权行为。6月3日,在第九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上,有业内人士针对短视频侵权问题称,短视频切条搬运等问题严重破坏了市场的正常秩序。

  另一方面,也有人为短视频作者发声,呼吁保护短视频作者创作积极性;更有人担忧,如果将二次创作的短视频都按侵权处理,会让一批依靠短视频作品为生的人“丢了饭碗”。

  而这些争论的背后又都存在一个事实:短视频愈发炙手可热。

  “第三语言”

  那么,短视频到底有多热?一组数据可以告诉你。

  6月1日,国家版权局发布了《中国网络版权产业发展报告(2020)》。

  其中显示,中国移动网民每日超过四分之一的时间在使用短视频应用,短视频已成为图文和语音之外的移动互联网“第三语言”,社会信息媒介的“视频转向”趋势仍在发展。

点击进入下一页
《中国网络版权产业发展报告(2020)》发布直播截图

  而在第九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发布的《2021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则给出了具体用户规模:截至2020年12月,短视频用户规模达8.73亿,使用率88.3%。

点击进入下一页
中国网络视听大会微博截图

  很明显,技术的发展让短视频作品广泛传播成为可能,受众习惯也已经因此发生了变化。

  某头部短视频平台负责人日前在一场论坛中提到,短视频行业经过近五年爆发式的发展,集聚了大量内容。

  但“爆发式发展”的同时,短视频版权问题引起的不同平台间的争议,有愈演愈烈之势:到今年4月,发展为长视频平台、制作方、创作者及行业协会联合发声抵制;近几日则出现了长短视频平台在业内论坛上唇枪舌战;4日晚,某短视频平台发布文章反击称,遭到长期“屏蔽和封禁”。

点击进入下一页
微信公众号截图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在版权方面存在诸多争议,但随着用户使用习惯的变化,一些影视作品的片方也开始利用短视频进行推广。

  有电影发行人员就在某论坛中表示,“当前,短视频宣发对电影的作用越来越大。”

点击进入下一页
资料图:网友在刷短视频。视频截图

  “集体管理”

  短视频的体量的确越来越大了、争议也越来越多了。我们还是回到整件事的开始:版权问题应如何解决?

  此前已有多家影视公司、行业协会呼吁,净化、优化短视频平台和公众账号生产运营者的版权环境,形成“先授权后使用”的良好行业生态。

  但短视频作者多为个人,如果一一对应授权极有可能让短视频创作陷入停滞;如果不授权就使用,则有版权风险。

  记者注意到,经修订后于6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将“电影作品、电视剧作品及其他视听作品”,统一改称为“视听作品”;同时规定,著作权人和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人可以授权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行使著作权或者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

  因此,对涉短视频版权进行集体管理,成为解决前述问题的一种可能。

  对此,中宣部版权管理局局长于慈珂2日公开表示,相关方在遵守《著作权法》、履行主体责任的前提下,应加强协调合作,同时相关版权集体管理组织应积极发挥作用。

  中国电影著作权协会副秘书长史文霞告诉记者,该协会是我国目前唯一的视听作品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协会已与相关方进行对接,着手对涉短视频版权进行集体管理。

  记者了解到,针对近期争议,有业内人士表示,在版权保护方面,需要更多平台、市场主体形成行业合力,才能共同提升全社会版权保护水平。(记者 宋宇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