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哈哈的巨大挑战,才刚刚开始…

前天,宗馥莉辞职消息霸榜全网。

  宗庆后离世仅数月,娃哈哈就面临重大变局,实属意外。


  然而,随着事件的曝光,深藏在娃哈哈内部的隐忧一个一个暴露出来。宗庆后给宗馥莉留下的,不仅仅是一个光辉的品牌、庞大的企业,还有一个隐忧缠身、无比复杂的管理难题。

  这一当年的国民品牌,未来会走向何处?宗馥莉是否真的会离开娃哈哈?宗老留下的这些复杂的管理难题有解吗?

  那些指责宗馥莉侵吞国有资产的传闻属实吗?作为最早的红帽子企业之一,娃哈哈能否走出当年体制改革带来的历史困局?

  最大的问题是,如若宗馥莉真的离职了,娃哈哈还能重现市场中的荣光吗?


  复杂的娃哈哈

  娃哈哈的复杂,不在于如何管理、如何平衡股东、管理层、如何用丰富的商场经历来应对复杂的内部管理关系,而在于娃哈哈复杂的产权关系。

  宗庆后从承包校办企业开始发展,这是老一代中国企业家常见的发展路径。这就决定了今天娃哈哈的股权困境,那就是国有股权的存在。

  在承包过程中,宗庆后是以个人借入债务的方式投入了14万,对这家承包来的企业进行发展的,也即,实际上,校办企业给了一个当时可以合法经营的牌照,但真正承担风险、投入资本去发展企业的是宗庆后。

  这在当时,叫作红帽子企业。

  在1999年改制时,娃哈哈集团的51%股权继续由上城区国有资产管理局持有,49%转让给娃哈哈集团公司的经营者宗庆后和职工,经营者占60%,职工占40%。两年后,上城区国资局又让出了5%股权给集团职工持股会。

  这就形成了今天娃哈哈集团公司的股权基本架构,也就是形成了虽然国有股东最大,但却不能控股的局面,这一股权架构下,宗庆后才能在与职工持股会的联合下,以他为中心对企业进行管理,因此,娃哈哈股权中民营占比更大,是民营企业的性质。

  但事情远非这么简单。

  在达能与娃哈哈合作后,宗庆后与职工持股会,建立了众多的体外公司。

  最为著名的就是宏胜公司。

  宏胜由恒枫贸易控股90%,法定代表人是宗馥莉。

  宏胜的主要业务是为娃哈哈做OEM代工,承担了娃哈哈1/3产品的加工业务,但独立于娃哈哈集团,另有食品香料、印刷包装、自有品牌饮料生产业务。

  如今,宏胜在全国共有20个生产基地,40余家子公司,员工4000余人,拥有100多条生产线,主营产品包括果蔬饮料、瓶装饮用纯净水、矿物质水、茶饮料、含乳饮料等。

  2007年宗馥莉开始执掌宏胜集团,实际占股98%。

  在2022年浙商500强榜单上,娃哈哈集团2021年营收519.15亿,位列榜单第45位。宗馥莉的宏胜集团2021年营收104.21亿,位列总榜单的165位。

  达娃之争,就是起始于达能不满宗庆后设立体外公司,而在全球展开了长达数年的诉讼,但这些诉讼绝大多数以达能败诉为结果。

  最后达能妥协,娃哈哈以30亿回购了达能当年14亿收购的股权,达能虽然黯然出局,但其在娃哈哈上还是实现了50亿以上的利润回报。

  自此,娃哈哈就形成了今天这种局面,总结来说就是,娃哈哈集团公司与由宗庆后家族和员工持股会掌控的体外公司,共同构成了今天的娃哈哈这个商业主体。

  正如宗馥莉自己所言,她是一个老板,而不是一个国企的经理人。

  复杂的产权关系,是一切争议的关键性起点,如若产权清晰,管理问题只是技术性问题,而不存在纠纷。


  怎么理顺产权?

  体外公司的存在,其实是产权中的重大BUG,他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

  在上市公司的规则中,体外公司是定性为关联公司,如若关联公司交易存在问题,就会涉及到侵犯主体上市公司全体股东权益的纠纷。

  宗馥莉一样面对这样的困境。

  那个指责宗馥莉侵吞国有资产的传言,正是基于这种特殊的产权关系而来。

  宏胜代工娃哈哈的产品,这个价格如何确定呢?任何产品,不存在所谓的公允的市场价格,因为每一个产品的质量和要求都是不一样的。

  在这种机制下,不管是国资还是民资,关联公司交易都容易引发类似的纠纷。

  然而,宗庆后当年之所以设立这样的体外公司,是一种变相地将企业私有化的一种手段,他不仅仅是针对达能,还针对的是国资占股过多。

  红帽子企业,政府其实没有多少投资,本应该将产权全部给予创办者,但特殊年代带来的结果,要更改他,往往政治不正确。

  数十年来,娃哈哈32年累计上交利税1439亿,保守估计,杭州上城区政府在这家红帽子企业中得到的直接+间接收益超过了一千亿。

  作为真正的投资人、创业者的宗庆后,投资布局体外公司,为自己和职工持股会争取更多的收益,是一件不难理解的事。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最为宝贵的资产,硬件,不是牌照,不是关系,而是企业本人。

  只有具备有企业家精神、有着敏锐商业嗅觉的企业家个体,才是一家校办经销部从承包经营发展到千亿巨头的关键性原因。

  1990年代的中国,有着大量的各种国有厂房、设备、人员,但是依旧处于巨额亏损中,根本性的原因是,企业家精神在这些企业里是不存在的。

  企业家精神,不是指某一个天才人物具备的特性,而是基于私有产权,敢于承担个人风险,为消费者不确定的需求进行生产的那一种能力。

  娃哈哈虽然有着国有股权的成分,但所有人都知道,宗庆后才是三十多年来娃哈哈最为重要的资产。在现代新型企业中,一个风险投资商愿意拿出上千万美元,投资给一个创业者,创业者不出一分钱,就可以占到七八成的股权,因为资本方明白,企业家才是最重要的资产。

  马斯克成为千亿富豪,不是因为他不断地投资企业,而是董事会不断地以经营业绩为标准奖励给他股权。

  但数十年来,宗庆后创造了如此辉煌的业绩,国有股权依然是巍然不动,从未对宗庆后进行过奖励。这种安排,正是体外公司存在的关键性原因。


  娃哈哈的真正困境

  娃哈哈,其实不是我们想象中那么的光鲜,在饮料这个争夺无比激烈的赛场,它早已落伍。

  宗庆后毕竟老了,作为最早一代的优秀企业家,在他执掌娃哈哈的后期,企业的业绩已经节节下降,在新生代企业家面前,他毕竟老了。

  即使在前一段时间民间疯买娃哈哈的有利情势下,娃哈哈也依然没有走出困局,销售量仅仅在几周内出现暴涨,但很快就回到了原来的销量。

  一时的舆论风潮,不会带来长久的销售业绩。对于商业来说,消费者最终还是关心自己的消费利益,并不会因为爱国情绪持续消费。

  一家企业的未来,最终依然取决于品牌、质量、产品、创新、渠道、团队等一系列的商业元素,爱国牌是不可能给企业真正带来长久未来的。

  不要将娃哈哈想象成很强大,在市场上,兵败如山倒,哪怕你有百亿资产,数十年老品牌,要败起来,也是可以很快归零的。

  国美这样的老牌子,不就在几年内就归零了吗?哪怕是柯达这种百年企业,不也在新时代迅速消亡了吗?诺基亚当年不是手机王者吗?现在呢?

  如果宗馥莉离职了,这就代表着娃哈哈失去了一个真正的话事人。

  这一起纠纷本质上来源于产权的纠纷,来源于三十多年前的历史问题。过往,宗庆后凭借着个人的人脉、影响力、控制力,可以玩转这种复杂的产权关系,但宗馥莉可能需要的是一个更加清晰稳定的经营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