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特稿:中联办深入基层 港府跟风探民情


香港财政司司长陈茂波101日探访观塘劏房户黄女士一家,并一起包饺子煮饺子。


在刚刚过去的中国国庆节前后一段日子,香港中联办高官掀起了一股落区探访和服务基层的热潮,引起港府一众高官和建制派各大政团跟风效仿。分析人士认为,中联办此举除了成功在香港宣扬中共“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也有示范的作用,激励常常被批施政不接地气、在反修例事件后更不敢落区和市民交流的港府官员到地区联系基层市民。

30多岁的香港人黄女士,今年过了一个相当难忘的国庆节。原因是,身为特区政府“三把手”的财政司司长陈茂波,那天亲自上门探访了她一家人。

时隔数日,黄女士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仍然掩不住兴奋的心情。她忆述,在101日国庆节的前几天,平日经常帮助她的地区工作者马轶超打电话给她,问是否方便在国庆日上门拜访。“我说没有问题,但以为来的是一些地区人士,岂料竟然是财爷!”

当天上午约11时,陈茂波抵达黄女士家里,逗留了两个小时。期间,陈茂波除了仔细询问黄女士及一对子女的生活和学习情况,还留下来和他们一起包饺子和煮饺子吃。

资料显示,目前香港有约20万人租住在劏房(即房中房)和“笼屋”里。黄女士就是其中之一,一家三口住在旧区观塘一间100多平方英尺(10多平方公尺)的劏房。虽然住所很小,月租仍要6000港元(1047新元),足足占了黄女士收入的一半。这还不包括昂贵的水电费。

在和陈茂波交谈时,黄女士如实反映了自己的苦况,希望特区政府能够早点安排她一家子入住公屋。她说:“这是第一次有官员探访我家,希望日后还会有。官员到基层家庭视察当然是好事,起码可以了解真正的基层问题,有助日后推出帮助老百姓的措施。”

人均居住面积不足两平方米 骆惠宁见“笼屋”挤迫心情沉重

在刚过去的中国国庆节前后一段日子,上至香港中联办,下至特区政府,众多高官纷纷出动,掀起了一股“落区”探访和服务基层的热潮。

率先落区的,是香港中联办主任骆惠宁。9­月30日,他先后走访了香港渔民、创业青年、社区居民、临街商铺和“笼屋”住户,听取社会不同界别人士的意见。

当天行程最受港人关注的,是骆惠宁在中午前往旺角,探访了几名“笼屋”住户。这些港人身处在不足19平方公尺的空间,里面分为四个仓,共11个床位出租,人均居住面积不到两平方公尺。

中联办事后对外发布的新闻稿引述骆惠宁说,他亲眼见到这么挤迫的居住条件,心情十分沉重。“我听说过‘笼屋’,但是耳闻不如目睹,20万人是这种居住条件,确实让人感到心里面很沉重。”

香港中联办作为中国中央政府驻香港的最高代表机构,前身为成立于1947年的“新华社香港分社”。香港回归之后两年,“新华社香港分社”才正名为中联办,其定位之一是广泛联系香港各界。

但在过去20多年里,许多港人批评中联办厚此薄彼,只与商界走近,无视基层市民的声音。香港前年爆发反修例风波期间,中联办更多次成为示威者围堵的对象。

有分析指出,以上的说法其实并不正确,香港九七回归以来,香港中联办一直有联系包括基层在内的香港社会各界人士,中联办主任也有多次落区探访基层。譬如早在20152月,时任中联办主任张晓明就曾探访东华三院余振强纪念护理安老院,向长者拜年送“福袋”,并了解香港慈善机构提供养老护理服务的情况。

20178月,中联办一连两日在网页发布张晓明落区的消息,分别是探访社企餐馆“北河同行”,并为老板陈灼明送上亲笔所书“为善最乐”字画,以及探望2010年青海玉树大地震中,重返灾区孤儿院救人期间不幸牺牲的香港义工黄福荣的遗属。

遍访各行各业了解港人生活 中联办主动落区会常态化

而骆惠宁自去年出任香港中联办主任,在一年半之内也已经四次落区:第一次是去年217日走访在港中资企业,实地考察了解冠病疫情防控、市场供应、金融纾困及风险防范等工作;第二次是去年228日视察鲤鱼门公园及度假村检疫中心;第三次是去年101日探访劏房住户。 

然而,如果说张晓明的几次落区,只带出了“中联办主任不离地”的意涵,骆惠宁在今年中国国庆前夕的第四次落区,政治信息则清晰得多。

据中联办当时指出,骆惠宁这次走访基层,是中联办国庆期间“落区聆听,同心同行”活动的开场。中联办干部将在未来一周深入基层社区,了解市民生活,倾听市民心声,以更密切联系香港社会各界、更主动服务香港市民。这样的活动以后还会常态化。

果不其然,继骆惠宁落区探访基层市民后,其他中联办官员过去一周也是动作频频:六名副主任及秘书长等官员总动员,连日来走访多区,遍访各行各业了解港人生活。

据统计,中联办官员自930日起已经至少落区13次,探访对象除了劏房居民,还包括创业青年、妇女团体及中医业界等。如四名副主任罗永纲、谭铁牛、何靖,以及卢新宁就分别探访了大澳渔民、海水淡化厂工地工友、基层劳工,以及香港岛妇女联会。

其中,谭铁牛在105日走访将军澳海水淡化厂工地时,戴上头盔走进工地,听取项目承建方有关情况介绍。期间,谭铁牛与扎铁工友谈话,更当场向工友学习扎铁,并叮嘱他们要时刻注意安全。

许多获中联办官员探访的港人都表示深受感动。有机会和骆惠宁交谈的“笼民”岑志立在接受香港《文汇报》访问时说:“真的没有想过会有大人物来视察,还亲民地跟我们对话。”

岑志立表示,骆惠宁亲睹“笼屋”恶劣的居住环境后,流露同情,并向住户强调中央政府十分关注香港的住屋问题,香港特区政府也正努力解决房屋问题。

骆惠宁这一席话为轮候公屋11年仍杳无音讯的岑志立打下“强心针”,令他深信香港的房屋土地问题已露曙光,告别劏房、“笼屋”指日可待。

九龙深水埗劏房居民林女士接待来访的香港中联办副主任陈冬时也忍不住感慨:“真没想到会有人来看我,原来还是有人关心我的。”

53岁的林女士丈夫病故,子女移居大陆,自己独自住在不足15平方公尺的劏房内,公屋轮候九年仍不见希望。两年前,她遭遇车祸后失去工作能力,只能一边等工伤判决,一边靠领取综援为生。

陈冬了解其情况后表示,再困难的问题也会有解决办法,中央一直很关心香港基层市民的生活,会竭尽全力推动解决大家的现实困难。

学者:中联办走访示范 港府官员再无借口不落区

“近年香港官员给人的感觉是施政不接地气,在反修例事件后更不敢到地区和市民交流。香港中联办官员这次走访基层,目的之一就是希望发挥示范、榜样作用,港府官员以后再也没有借口不到地区联系基层市民。”香港理工大学香港专上学院讲师陈伟强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指出。

事实上,香港中联办官员先后落区探访基层后,港府一众高官和建制派各大政团也纷纷跟着落区,如陈茂波在忙着宣传消费券之余,也抽出时间在101日探访劏房户黄女士,更亲自动手和黄女士一起包饺子。

商会与富二代也动员 建制派社团积极服务数十万市民

其他的港府局长和立法会议员,包括公务员事务局局长聂德权、徐英伟、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许正宇、运输及房屋局局长陈帆、民建联立法会议员张国钧、陈恒镔、郑泳舜、柯创盛、实政圆桌田北辰,在过去一星期也加入探访基层行列,拜访不同背景的家庭。

至于建制派社团,更是全面出动,除了探访,还进一步服务基层。如拥有以10万计会员的香港中国企业协会,就在101日启动“中企服务进社区”活动,宣布40家中资会员企业将走进社区,发动约3000人次义工在全港展开300余项社区服务活动,预计将惠及全港数十万基层市民。

香港中国企业协会指出,期望通过活动凝聚中资企业,更加积极履行企业在港社会责任,聚焦改善基层市民生活。有关活动包括:优惠服务、金融咨询、医疗服务、大湾区政策、旅游服务、送书上门、维修室内设施等等。

成员以富二代为主的香港菁英会,早前也宣布联同超过50个香港青年团体展开“菁准扶贫,送暖到基层”计划,在未来一年里将会探访2500户基层家庭。

菁英会表示,未来还将继续开展帮扶青少年工作 ,包括“验眼小菁英儿童视力筛查计划”,为2000名两岁至6岁的儿童免费检测视力,确保家长于儿童视力矫正黄金期内能及早发现问题,加以矫正。

香港天大研究院副院长伍俊飞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认为,中联办官员近来深入全港和基层交流,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包括成功将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理念在香港社会具体落实。他说:“从电视上的新闻报道所见,不同的基层港人分别向中联办官员提出了不同的社会问题,如房屋、青年上流等等。他们都很感激中联办官员探访,觉得终于有人关心,这说明了这种探访活动是有效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