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外舆论场掀起新一波妖魔化中国的攻势!

原标题:境外舆论场掀起新一波妖魔化中国的攻势!

  今天,西方世界最大的新闻通讯社之一“路透社”,再次刊发了一则歪曲事实、造谣抹黑中国的新闻,说中国河南省警方采购了一个用来“监控”记者的人脸识别大数据系统。随后,这一报道被包括英国BBC在内的诸多西方媒体转发,在境外的舆论场掀起了一波抹黑中国形象、甚至妖魔化中国科技和企业的攻势。

  然而,耿直哥调查后却发现,路透社这则“独家”报道的证据却是建立在严重歪曲事实的基础之上的。而且,给路透社“供料”的一家美国机构,还与美国政府有着关联,甚至其中一名研究人员还是个相当极端的右翼分子,曾公开在媒体上攻击过一位曝光了美国战争罪行的知名吹哨人!

  歪曲事实、偷换概念的报道

  如下图所示,北京时间今天(11月30日)凌晨,路透社在其网站和社交账号上发布了一则消息,称中国河南省的警方正在通过人脸识别和大数据以及监控探头等系统追踪当地的“记者”和“国际留学生”等 “可疑分子”。

  路透社还称,从中国河南省公安厅的采购文件来看,当地还用红黄绿三种颜色把“记者”按照“风险等级”分成了三类,以进行更好的“监控”。

  而后,英国BBC等西方媒体立刻开始跟进炒作此事,其中BBC还绘声绘色地宣称中国警方在用类似于“红绿灯”的系统去“监控”记者。

  然而,耿直哥查阅了路透社提到的那份“河南省公安厅325平台建设项目”的招标文件后,却发现路透社等媒体在报道中蓄意偷换了一个重要的概念。

(截图来自河南省公安厅招标文件)(截图来自河南省公安厅招标文件)

  什么概念呢?首先,河南省公安厅在今年7月招标的这个325平台,其实是一个服务于当地“出入境”工作的系统。

  该招标文章第五章的“建设原则”和“项目目标”等条目中都明确提到,这是一个“需要围绕出入境关注人管理警务实战的需求”而建设的系统,为的是“打造一个来豫可知、入豫轨迹可查、动态可控的全流程闭环的信息化管控平台,推动公安出入境管理部门对来豫关注人的动态管控工作提质增效、提档升级。”

  因此,该项目覆盖的人群,是从河南入境中国的外国人,比如外国留学生以及外国记者。

  至于为何河南方面要采购这么一个系统对外国人进行管理,原因则显而易见。随着中国和国外的交流越来越多,入境中国的人员也形形色色,其中既包括守法的普通外国民众,来中国认真求学的留学生和客观报道介绍中国的外国记者,也包括一些心怀鬼胎者。

(截图来自河南省公安厅招标文件)(截图来自河南省公安厅招标文件)

  比如,在国外混不下去或‘有犯罪记录,故而跑来中国找机会洗白自己的违法犯罪分子;打着留学生旗号或记者旗号来中国从事间谍、颠覆以及分裂我国香港、新疆、西藏和台湾等活动的那些反华分子。

  这样的案例屡见不鲜。除了不少近些年被披露的间谍案件外,涉及外国记者的一个最近的案例,便是BBC的驻华记者白洛宾(Robin Brant)在河南水灾事件上拙劣地抹黑式报道。当时,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曾这样评价此人的行为:“无视中国政府全力组织救援以及当地老百姓奋勇自救的中国力量,继续将意识形态凌驾于真实之上”。

  当时,赵立坚还曾用“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这句话,来解释了为什么中国民众如此讨厌BBC等西方媒体。

  其次,有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知情人士对耿直哥表示,外国记者在入境时,通常持有的签证是J开头的记者签证。如果他们在中国活动时多次触犯法律法规,或严重触犯中国人民的底线,就会被“请出”中国。比如2016年初,法国《新观察家》驻京记者郭玉(Ursula Gauthier)就因为在2015年11月撰写的一篇报道中公然为恐怖主义行径、为残忍杀害无辜平民行径张目,引发了中国民众的公愤,结果其外国记者证不再被准许延期,她被限期于2016年1月1日离境。

  但该知情人士表示,有时有些外国记者会通过使用其他签证或是以违法的方式继续进入或留在中国。比如2014年美国《纽约时报》当时的驻华记者王霜舟(Austin Ramzy)就因为没有按照中国规定申请改变自己的签证及居住许可类别,而是继续持原有居留许可入出境,违反了中方有关法律和规定。

  因此,不论是出于维护我国国家安全和法律的需要,还是出于出入境管理的需要,河南方面采购相应系统对包括外国记者在内的外国人进行管理,乃至对这些外国记者采用绿色、黄色和红色三种颜色进行风险评估和管理,都无可厚非。

(截图来自河南省公安厅招标文件)(截图来自河南省公安厅招标文件)

  然而,路透社等西方媒体恰恰是在这里进行了低级的“概念偷换”。由于这份招标文件中在一些地方用“关注记者”这一名词指代了“外国记者”,这些西方媒体便故意脱离了招标文件所限定的“出入境管理”的大前提,造谣说当地的这套系统是为了监控包括外国记者在内的所有记者,把河南方面出于维护国家安全和法律秩序,以及出入境管理之需要而采购的系统,歪曲成了是为了“监控言论”。

  不仅如此,包括路透社在内的一众炒作此事的西方媒体,还存在着明显的“双标”。

  比如,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当地政府不仅本身会监控中国的记者和留学生,还会通过一些所谓的“智库”和“研究机构”乃至他们所圈养的反华分子,平白污蔑中国的人员。

  在美国前总统特朗普执政时期,美国的情报部门就大肆在美国的高校中给中国籍或华裔学者乱扣“间谍”的帽子,大兴冤狱,直到此举已经逼得很多华裔人才不断抗议,部分西方媒体这才三言两句地进行了报道。

  而紧跟美国脚步的澳大利亚当局不仅在近年抄过新华社记者的家,该国的反华媒体和智库还多次污蔑中国留学生和华商是间谍。其中,澳大利亚的战略政策研究所甚至开发出了一个恶毒的系统,将一切被其视为与中国军方“沾边”的大学全都列为了威胁西方“高风险”院校。然而,耿直哥却并未见到路透社等媒体披露过这些情况。

  给路透社“供料”的美国机构,

  曾公开抨击揭露美国战争罪行的吹哨人

  不过,真要说起“双标”,此次给路透社提供了抹黑中国的“材料”的美国所谓的视频监控系统研究机构“IPVM”,才是最为双标的一个存在。

  这是因为,为IPVM撰写了这篇抹黑中国的材料并提供给路透社做“独家报道”的两个作者中,其中的第一作者Conor Healy,不仅是一个相当极端的白人右翼分子,而且还曾经在2017年出现在被包括路透社在内的西方主流媒体所厌恶的美国右翼媒体福克斯新闻网的采访中。

  更讽刺的是,当时还在哈佛大学念书的他,与福克斯的主播一唱一和地斥责起了哈佛大学的“校园文化”,因为该校拒绝邀请特朗普当局的前官员来学校做访问学者,却给了爆料美军战争罪行的知名吹哨人切尔西·曼宁这个身份。

  两人还特别吐槽说哈佛大学邀请曼宁做访问学者的做法只会鼓励更多伤害美国利益的“泄密者”出现。

  而IPVM那篇文章的第二作者Donald Maye的背景也很有意思。例如,他曾经在美国军队服役了5年多……

  更不简单的则是IPVM这个所谓的“研究机构”。大量公开信息显示,IPVM与美国政府关系紧密,尤其是在抹黑中国的高科技公司方面,曾多次为美国政府以及西方媒体发挥着民间“马甲”和“议题设置”的作用。

  在美国的一家科技论坛上,有人也曾吐槽说,IPVM发布的内容不仅都是在抹黑中国科技公司和产品的,而且其文章的标题,读起来会给人一种仿佛是在读美国前国务卿蓬佩奥博客的感觉。

  而IPVM的创始人John Honovich更是被吐槽为“安全摄像头领域的郑国恩”。(注:郑国恩是一个长期为西方反华势力编造抹黑新疆的谣言、为西方媒体提供抹黑中国议题的“马甲”,路透社亦曾与此人勾结发表过抹黑中国的“独家报道”)

  实际上,IPVM在此次抹黑中国的文章中,同样造谣了中国的华为公司,称华为在帮中国政府监控记者,理由是中标的东软集团在标书中就表示会使用华为的云服务器。可这个黑点着实是太过低级,因为那份标书中还提到了美国微软公司的Windows系统等一系列西方公司的产品和服务。

总之,这就是路透社今天那篇在境外网络上抹黑中国并获得大量转发的文章的真相。该文章由一个辱骂曝光美国战争罪行的吹哨人的美国右翼分子所撰写,通过一个为美国政府和反华势力“设置议题”的民间“马甲”机构,供给了一群早已不顾事实,沦为西方意识形态喉舌的西方媒体。

  但是,在揭批西方的这种抹黑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思考该如何更有效地去反击这种攻势,尤其是该如何主动地设置议题,发起我们的攻势。比如,近些年西方在攻击中国时越来越惯用的一个手段,就是通过IPVM这种“独立企业”或郑国恩这种“独立学者”等“民间马甲”去设置议题,而IPVM能从中国茫茫的网络信息世界中扒出这么一份招标文件,也说明对方为了找茬的确“很下功夫”。

  最后,我们《环球时报》英文版的记者目前也已经联系了河南方面,正在等待他们的回应。耿直哥希望他们能大大方方的回击路透社的抹黑,进一步澄清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