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是谁能一次性挖走核所近百名研究员,让这些平均 30 多岁的研究员们放弃事业编、福利房也要集体辞职,他们辞职后,又会去哪儿呢?
◎ 科技日报记者 陈瑜
日前,“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所属某研究单元 90 多人集体离职”相关信息引发各界关切。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局 7 月 20 日在官网表态,中科院党组 7 月 17 日研究决定成立专项工作组,工作组于 7 月 19 日已抵达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开展调查工作。
该工作组由中科院党组成员、秘书长汪克强任组长,中科院机关相关厅局负责同志组成。
中国科学院官网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官网信息显示,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合肥研究院)是中国科学院所属最大的综合性科研机构之一。
2014 年,合肥研究院和中国科大联合申请成立了 “中科院合肥大科学中心”,该中心于 2016 年以“优秀” 成绩完成筹建。在此基础上,合肥研究院积极推动安徽省、中科院联合申报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于 2017 年 1 月 10 日正式获国家发改委和科技部联合批复,由安徽省人民政府和中国科学院共建,合肥研究院是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核心建设单位之一。
智能所鸟瞰图。来源: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官网
7 月 16 日,表态中提及的合肥研究院所属某研究单元,即合肥研究院核能安全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核所)“90 多名科研人员集体辞职”的消息刷爆各个媒体平台。
可关于他们为什么集体辞职,信息却含糊不清:
有说是因为研究院为核所更换保安引起后者不满,有说所内科研人员待遇太低,有说这种集体辞职属于“正常的人员流动”。合肥研究院人事处一名负责离职管理的工作人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90 多名科研人员于 6 月份集体向该研究院提出离职,“他们都是自愿离职的,现离职手续都已经办完。”
究竟是谁能一次性挖走核所近百名研究员,让这些平均 30 多岁的研究员们放弃事业编、福利房也要集体辞职,他们辞职后,又会去哪儿呢?
“知乎”上有关这方面的问答,把整个事件指向了另一个方向:90 多名科研人员集体辞职,很有可能是有组织有预谋的。
这些回答大多匿名,归纳起来原因有两个:一个是科学院的问题,此次集体出走和新上任院长大刀阔斧的改革,是少不了关系的;一个是来自核所本身。核所原先是一个搞核材料的研究室,之后扩张成一个研究所,揽下国家的几个大项目。但这两年申请不到大的科研项目,没有钱,人才就走了。核所每年离职率是院里最高的。
核所官网信息介绍,该所是面向核安全与先进核技术相关领域开展基础性、前瞻性、战略性研究的创新型研究所,目标是建成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核安全技术基础研究基地、核能安全专业创新型高端人才培养中心、核电站及其它核设施安全技术综合支持平台及第三方评价机构。
强磁场中心。来源: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官网
官网同时在人才队伍网页中介绍,该所现有职工 500 余人,包括 " 百千万人才工程 " 国家级人选、国家“973”计划首席专家、国际核能院(INEA)院士等高端人才 20 余人,科研人员中具有博士学位者占 80%。
但据此前媒体报道,据知情人士透露,在 90 多名研究人员离职后,核所的规模急剧缩水。“核所最高峰的时候有 500 人,这几年人才快速流失,去年开始只有 200 个人了。这下 90 多个人辞职,现在就剩 100 人左右。”
核所官网显示,吴宜灿是核能安全技术研究所所长,负责研究所战略规划工作。
2019 年 11 月 22 日,中国科学院正式公布 2019 年院士增选结果,吴宜灿增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记者从 16 日开始联系吴宜灿,其手机一直呼叫转移,邮件一直没有回复,记者拨打核所官网公布的座机,接电话的男子一听说找吴所长,回复“拨错了”,匆匆挂了电话。
来源:科技日报